內容索引 | |
最新訊息 | 迎接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十一期電子報 |
專題報導 | 新世紀的回顧與展望 佛教藏經的文字問題與解決方案(四之一) |
交流園地 | 迎春賀禧、竹報平安 |
心得分享 | 校勘內容的問題、佛教對生態的看法 |
網際導覽 | 香光資訊網、蓮風培養基地 |
最新訊息 | 迎接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十一期電子報 |
關鍵字 | 二十一世紀、最新進度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輸入組:
校對組:
網路組:
資訊組:
發行組:
研發組:
|
|
![]() |
專題報導 | 新世紀的回顧與展望 |
關鍵字 | CBETA、學術版、新式標點、中國祖師論著、標準化、國際化 |
本文作者: 杜正民先生 現任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總幹事 中華佛研所網資室主任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自 1998 年 2 月15日成立以來,蒙「北美印順導師基金會」、「中華佛學研究所」及各界的全力支持贊助,工作進行順利,擬於今年完成並發行大正藏第一至第五十五冊及第八十五冊普及版電子藏經。這一階段作業的完成,意味著另一階段工作的開始。因此,僅藉本文簡單介紹CBETA今後擬進行的作業: 1. 學術版 普及版的作業主要是就經文本身進行電子化作業,而大正藏的校勘欄是學界很重視的部分。因此CBETA將於今年進行校勘欄的電子化作業,期能提供學界完整的資訊。並將藉XML經文檔,呈現各種不同年代的經文版本,譬如宋版、元版、明版或高麗藏等版本。 2. 新式標點測試版 同時,CBETA也深深瞭解到藏經欲普及,首先要有新式標點。因此,於今年度CBETA也將開始進行藏經新式標點的測試作業。由於此項工程龐大,因此將挑選較普及的幾本經文進行測試,期能提供讀者容易閱讀的新式標點經文。 3. 中國祖師論著電子化作業 本年度擬開始有關中國祖師論著的電子化作業,首期將以大正藏較缺的禪師論著為主。目前除做一些籌備工作外,已開始進行禪師論著的OCR測試、並進行校對作業測試,及相關輸入事宜的規劃。 為了能永續經營,從2000年下半年度起,CBETA即開始中國祖師論著的測試工作,目前完成的有目錄輸入作業,以及部分圖檔掃瞄與經文的OCR辨識。由於此部分的作業處理問題不同於大正藏,因此事先的測試與評估是很重要的,目前也正進行OCR原件改良工作,期能有一較完整的作業軟體以利計畫進行。 4. 標準化與開放的空間 由於CBETA 一直是以國際文獻編碼協定 (Text Encoding Initiative,TEI) 的規範進行標記作業,並以XML經文檔作為唯一的原始檔管理,可因應不同需求產出不同的經文格式。 同時,CBETA 目前採用CVS (Concurrent VersionsSystem) 的版本管理軟體,可同時多人編輯,並有完整的修訂歷史記錄,CVS除幫助CBETA經文品質的提昇外,將來也擬考慮開放給相關各界對經文進行更新,期能共同維持與修訂經文。 5. 與國際其他佛學資料庫整合 CBETA資料庫除了可單獨作漢文經文的閱讀與檢索之外,如能與國際間其他藏經資料庫合作,當能發揮更大的作用。譬如與韓國高麗藏圖文連接,以查對原文,或與日本藏經連結,以合成完整的新脩大正藏。進而更希望將來能與梵文、藏文、巴利文等藏經資料庫連結,以比對不同的佛典語言文獻資料。 簡言之,這新的一年不但是CBETA 的收割期,同時也是CBETA的轉型期,希望在大眾的關心與指導下,我們能更穩定更成熟的往前走。以期能開創一個普及化與學術性兼容,且具標準化的國際性佛典資料庫。 |
![]() |
專題報導 | 佛教藏經的文字問題與解決方案(四之一) |
關鍵字 | 佛經、缺字、譯經 |
本文作者:
杜正民先生 現任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總幹事 中華佛研所網資室主任 |
佛教藏經的文字問題與解決方案 前言:佛典缺字問題自古已有 壹、中古時代佛教文字問題形成主因
前言:佛典缺字問題自古已有 中國佛教史上處理漢字「缺字」相關問題的方法 中國佛教從漢末開始佛典的傳譯,即有漢字「缺字」的問題存在[1],只是於當時並非以電腦做為文書處理的工具,因而多以「難字」、「奇字」表示之。譬如,從東吳支謙經姚秦鳩摩羅什至唐朝玄奘的譯經過程,即可看出「文字」的問題在佛教譯經史上一直是個重要的課題,如支謙所說,因為「天竺言語與漢異音云,其書為天書,語為天語,名物不同,傳實不易」的緣故,而產生種種翻譯上的困難;後來道安將這些問題整理為「譯胡為秦,有五失本…三不易也」的說法;及至唐玄奘始提出「五種不翻」的理論[2]。而這些不翻譯的字,於古時大都是以「音譯」的方法處理之,是以造出很多「難字」,而這些新造的字往往就形成現時所謂的「缺字」。可知,中國從佛典漢譯開始就已經隱藏所謂「缺字」的問題。[3] 此外,因為佛教「咒語」皆是在「採取音譯,不重字義」,因而產生了許多新造的中文「奇字」,這些字往往都是中文字典中所不收的,因此經過數百年的佛典漢譯之後,佛教界即開始有各類的《音義》出現,以整理及解釋這些「難字」或「奇字」;加上,近年來流傳的新發現唐宋敦煌手抄本,其中有很多的「俗字」亦非字辭書所收的字,甚或是後世經文刻本所罕見,因而依現代的需求,這亦可說是一種「缺字」問題。 上述這些問題與處理方式,在某種定義下與當代電腦的「缺字」問題是非常類似的。因此,本文試從兩千年來的漢傳佛教史,觀察其處理「難字」、「奇字」、「咒語」、「俗字」的方法,以作為當代「缺字」處理之參考。 壹、中古時代佛教文字問題形成主因 一、吳 支謙:佛教最早的譯經理論 據傳為東吳支謙所撰之〈法句經序〉,文中對中國早期之漢譯佛典有一段文字說明,該文可能是中國佛教漢譯佛典最早的譯經理論文章,文中說到:
二、東晉 道安:譯經之「五失本,三不易」 接著,從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的第一、二失本中,即可看出在翻譯上的語法與字義的問題,這也是造成佛典文字問題的主因之一:
(釋道安,〈摩訶缽羅若波羅蜜經抄序第一〉《出三藏記集序卷第八》 ) 三、唐 玄奘:譯經之「五不翻」 從道安經姚秦鳩摩羅什至唐玄奘之譯經,可說是中國譯經很興盛的一段時期,至唐玄奘作翻譯時,則提出「五不翻」的理論。如於平江景德寺普潤大師法雲所編之《翻譯名義》中,宋唯心居士荊谿周敦義述序言如下:
(宋法雲編,(翻譯名義序),《翻譯名義集》,T54 No.2131) 從上述玄奘的翻譯理論可以瞭解到,中國漢譯佛典除了語法的問題外,主要的還是「字」的問題,如字的修飾、字的刪減增補有無等問題。 四、宋 贊寧:佛典翻譯理論總結 至北宋贊寧,對上前述各朝的翻譯理論,作一總回顧,並提出「新意六例」之說,可看出佛典的文字問題除了翻譯的問題外,其基本的不同點,則為語言的不同,茲將其六例簡列如下:
關於「譯字不譯音」則他繼續說明如下:
接著他又說明,文字問題來自「胡語梵言」:
贊寧接著,於以下諸點也是就重譯直譯、粗言細語、華言雅俗、直語密語為等文字問題討論。 五、小結:形成的文字問題 由上述的譯經理論,可大致瞭解中國佛典的用字原則與形成的問題: 1. 因為,天竺言語與漢異音云。其書為天書語為天語。名物不同傳實不易。 2. 因而,有「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譯上字義的問題,所造成佛典文字問題。 3. 進而,玄奘之「五不翻」,這些不翻的字就形成了「字」的問題 4. 最後,贊寧更總結的提出「新意六例」之說,以提出佛典的文字問題 所形成的問題:
不同時代的演進媒體的不同,與社會變遷等因素而造成種種的文字問題,於當時形成的文字問題,則開始有了解決的方案出現,今再將這些方案整理如下,以作為當代電腦「缺字」處理參考之用。 (待續) |
![]() |
[1] 缺字定義: [2] 本文僅介紹幾位譯經大師的譯經理論,其他如鳩摩羅什、慧遠、僧睿、僧佑、彥倧、道宣等大師之翻譯理論,暫不列入討論。 [3] 本文所探討者,僅以佛典有關的文字問題為主,暫不擴大至其他相關學科,如文字學,漢字學,音韻學…等。 |
![]() |
交流園地 | 迎春賀禧、竹報平安 |
關鍵字 | 恭賀新禧 |
![]() 各位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 在中國農曆春節即將到來的這一刻,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全體同仁藉著電子報向大家拜個早年,並預祝各位 新春愉快,吉祥如意 在過去的一年裡,有許多重要的事件發生,在這新舊世紀交替的時代,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因著大家的鼓勵與支持,能夠逐漸的成長,並陸續的完成既定的目標。第一階段的目標可望在今年中完成,屆時將會推出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一冊至第五十五冊及第八十五冊的普及版成果。 而未來我們也將秉持著一貫的精神和努力,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資訊,也希望大家能繼續給我們支持與愛護。 除了電子報改版之外,敝會的網站也即將以全新的面貌和大家見面。敝會懇切的盼望能得到您的指導與建議,以做敝會改進之重要參考。 由於先前製作的光碟已經結緣一空,因此無法和許多日前來函索取光碟的朋友們結緣,深表歉意,也希望您們見諒。為避免資源的重覆與浪費,我們已停止重製舊版光碟,將等到新版光碟完成後再和大家分享,您們可在敝會的網站上下載最新的經文。 敬祝 平安吉祥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全體同仁 合十 |
|
![]() |
|
心得分享 | 校勘內容的問題、佛教對生態的看法 |
關鍵字 | |
讀者來函: From:
csu@??? 您好: 剛好讀到此處是否此"問"應為"門"較妥? (cd版)No. 99 雜阿含經 (卷9) (二五五) T02, p0064b 非常謝謝您提及的問題,本會校對組答覆如下: 因為: T02n0099_p0064b08_║言。奇哉。摩訶迦旃延。我問守護[03]問義。即 03 問=門【三】 所以看到這樣: T02n0099_p0064b08║言。奇哉。摩訶迦旃延。我問守護問義。即 以上資訊供大家參考! 類似問題因為在大正藏校勘之中有記錄,因此普及版之中尚未做進一步的處理,等待學術版完成之後,就能得到其他版本藏經更完整的資訊了。 讀者來函: From: solomons@??? 你好,我是中○大學的學生,我想請問佛教對生態方面的看法是抱持怎樣的看法,譬如核四,建焚化爐.....等等,諸如此類的聲態問題,謝謝. 以下是筆者找到的幾篇文章供您參考,您亦可至佛教數位博物館暨圖書館進行全文檢索,或是瀏覽其中收錄的佛教網站連結,相信一定能得到更多的幫助的。另外您也可利用相關的檢索網站進行搜尋唷。 希望以下的資訊對您有幫助: 佛教的生態主張初探 草木有性與深層生態學 佛寺與自然生態 台中巿放生文化的初步研究 ... ... |
|
![]() |
| 佛教數位博物館暨圖書館 | 回最上層 | |
網際導覽 | 香光資訊網 |
關鍵字 | 香光尼眾佛學院、伽耶山全球資訊網 |
原名伽耶山全球資訊網的香光資訊網,是由香光尼僧團的法師們製作,內容包括佛學院及各地學苑資訊、線上的圖佛教圖書館館訊,還有佛教圖書館虛擬聯合目錄、佛教建築專題、香光書鄉及香光莊嚴等線上叢書等等,內容豐富精采。還有悟因法師的春風化雨專欄哦,值得一遊,保證值回票價。
|
|
![]() |
|
網際導覽 | 蓮風培養基地 |
關鍵字 | 惠敏法師 |
惠敏法師,現任國立藝術學院教授及教務長、中華佛學研究所研究員、同校副所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主任委員、西蓮淨苑住持等職。 蓮風培養基地是惠敏法師的個人網站,內容十分的豐富,除了有惠敏法師的小檔案之外,還有許多精闢的論述,包括佛法FAQ、佛學研究站、安寧療護等等。 「新世紀的的數位文獻的流通,不僅改變著人們溝通和處理資料與知識的方式,乃至人類的生活環境、社會結構和文明的發展。佛教是源遠流長的宗教,其相關的資料與知識浩如煙海,有時真令人望洋興嘆。因此,若能早日注意佛學與資訊科學整合的課程的規劃,運用資訊科技的媒體與工具,有效地管理佛教資料文獻,改進佛教的教學、研究、服務、行政等各個層面,不僅是佛教教育的創舉,也將是宗教教育乃至所有人文教育的新潮流。」 摘自<資訊時代之佛典數位化之省思>,惠敏法師發表於《普門》244期,2000.1,p. 40-41
|
|
![]() |
|
本會電子報之文章著作權均歸原著作者所有,轉載時請全文照登,謝謝。 |
【 CBETA E-News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新聞電子報】 |